特朗普和普京本月15日要会面,大概率要谈俄乌战争。 竞选时说上台后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,7月底放话给俄乌战争50天停火的最后通牒,7月29日又改为10天。并放言对和俄罗斯有贸易的国家加征100%的次级关税。 美国算计好了,对俄罗斯制裁到什么程度,俄罗斯经济就会崩溃。结果,美国失算了,把锅甩在中国头上。 耿爽针对美国的无理指责,在联合国讲台上華鑫證券,一句话驳得美国代表哑口无言:"美国自己仍在购买俄罗斯化肥和核燃料,凭什么要求别人切断所有贸易?"
这番质问不仅揭露了美方的双重标准,更凸显了中俄正常经贸合作的合法性与正当性。事实上,中俄贸易完全遵循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,而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所作所为,才真正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。 一、中俄贸易的合法性与互补性
在技术贸易领域,中国始终严格履行国际义务。2024年修订的《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建立了全流程监管体系,要求企业对出口物项进行"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"双重承诺,并接受商务部、海关总署等六部门联合审查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审批通过率仅为62%,否决了涉及高风险地区的378宗申请。美国所谓"俄军装备中发现中国零部件"的指控,实则将商用集成电路、轴承等全球流通的标准件曲解为军品,这种"有罪推定"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。 二、美国对俄贸易的虚伪性
讽刺的是,美国自身仍在大量进口俄罗斯商品。根据美国普查局数据,2024年1-6月,美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19.3亿美元的化肥、12.8亿美元的铀产品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美国能源部在2025年初还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的核燃料合同。这种"只许州官放火"的行径,连《华尔街日报》都评论称:"华盛顿的制裁政策存在明显的实用主义例外。" 三、霸权逻辑下的双重标准 美国的矛盾行为暴露了其维护霸权的本质。一方面,它要求他国断绝与俄贸易,另一方面却为自身利益保留关键领域合作;一方面高呼"维护国际秩序",另一方面又肆意破坏《联合国宪章》中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。这种双重标准在发展中国家引发广泛批评。印度尼西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维拉库苏马指出:"西方主导的制裁体系正在异化为经济胁迫工具,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。" 相比之下,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。在2025年2月发布的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文件中,中方明确提出"反对单边制裁""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"等主张,获得包括巴西、南非等38个国家联署支持。这种建设性态度与美国的对抗思维形成鲜明对比。正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马斯洛夫所言:"中国展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,而美国则沉迷于零和博弈的旧剧本。"
耿爽的反问之所以引发国际共鸣,因为它揭示了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公理:任何国家都无权将他国正常经贸往来政治化。中俄贸易的蓬勃发展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,也是多极化世界的必然趋势。当美国仍在大量采购俄罗斯铀产品时,其对中国"援俄"的指控显得尤为荒诞。历史终将证明,坚持平等互利、反对霸凌胁迫,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呼声。 参考文献: 1.中国海关总署《2024年12月全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统计快报》 2.美国普查局《2024年1-6月商品贸易详细数据》 3.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《乌克兰平民伤亡年度评估(2024)》 4.《华尔街日报》2025年3月15日评论《美国对俄制裁的例外主义》 5.米尔斯海默,《外交事务》2025年4月刊《乌克兰战争的悲剧性延长》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