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河南配资网,这是一篇内容丰富、情感深厚的文章,下面我帮你保持原意的基础上,逐段进行改写,增加一些细节描写,整体字数变化不大:
---
提到才女这个词,你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谁呢?是那被尊称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的李清照,还是那创作出感人名曲《胡笳十八拍》的蔡文姬?亦或是那句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背后的作者谢道韫?
不可否认,中华五千年历史如同滔滔江水,涌现了无数才情出众的志士仁人。他们之中,有像李清照那样名声远扬、留名青史的传奇人物,却也有无数被历史长河淹没、默默无闻的人。
很多人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她们,但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遗忘。虽有幸留下几篇佳作,许多却连姓名都无从考证。
而今天我想讲述的,就是这样一位命运悲惨的才女。她仅凭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,就让后人永远铭记她的名字。
展开剩余91%---
北宋建国初期,朝廷雄心勃勃,立志收复失落已久的燕云十六州。然而,面对辽国强大的军力和铁骑如云的威猛,北宋不得不选择以岁币进贡换取边疆的暂时平安。
最初,百姓似乎享受了短暂的安宁,但燕云十六州对北宋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,几代皇帝都为此奋战不息。如此显而易见的野心,自然引来各方觊觎和算计。
宣和四年,宋金两国签订了“海上之盟”,约定联手灭辽,金需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北宋,北宋则承诺岁币不断。除了燕云十六州外,辽地其余部分皆划归金国。
原本以为双方联合,必能大获全胜,然而战场局势却复杂微妙。金军进攻中京时,辽军溃不成军;但面对北宋军队守卫燕京,辽军却成功击退了宋军。
年底时,金军终于从居庸关出发,突袭燕京,一举攻破城池。
但战争的最大功臣金朝,却不愿坐享其成,拒绝按约归还燕云十六州。
历经多轮谈判,北宋一再妥协,最终金仅交出燕京及其周边六州二十四县,离开时更将城池一掠而空,仅留下几座空城。
然而朝廷依旧沉浸在假象的胜利中,腐败无能的宋徽宗自诩“成就不世之功”,一派英明神武的形象被不断吹捧。
即便连连败绩,也被粉饰成辉煌战果,百官无不拍手称快,甚至提议修建“复燕云碑”以铭记这“功德”。
就在众人自我陶醉时,灭顶之灾正悄然逼近。
---
经过对辽的伐战,金朝已经洞察了北宋的衰败之处。那时的北宋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,宋徽宗在位期间,奢侈荒淫,官场腐败横行,体制臃肿,百姓苦不堪言。
失去燕云十六州,就像失去了守护北方的天然屏障。
金朝正是看准了这一点,开始觊觎北宋领土。
宣和七年,金军分两路南下,短短数月便如破竹般攻入北宋腹地,打得北宋军队溃不成军。
虽有将领英勇抵抗,士兵奋力反扑,但终究是杯水车薪,许多士卒或战死沙场,或选择投降。
更令人绝望的是,内忧未解,外患又至,如同雪上加霜。
当朝文武百官终于从幻想中惊醒时,金人的长矛已逼近京城咽喉。
宋徽宗见势不妙,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,即宋钦宗,改国号为靖康,自己则匆忙逃离,口中还自我安慰这是为北宋祈福。
连皇帝自己都无意奋战,只想着逃生,朝廷更是无力抵抗。
靖康二年,金军攻破坚守的城门,北宋彻底败北。
---
公元1月9日,金兵围困开封,却并未立即攻城掠地,只是占据了外城,假意提出和谈。
他们强硬要求太上皇宋徽宗亲赴金营协商,开出天价赔偿。
软弱的北宋只能被迫接受这些无理要求,宋钦宗以太上皇身体抱恙为由,孤身赴金营。
他不仅遭受各种羞辱,还必须承担天文数字的赔款:一千万锭黄金,二千万锭白银,一千万匹绢帛,另加少女一千五百名。
北宋根本无法筹集如此巨款,该怎么办?
贪官污吏虽有钱,却怎舍得放弃私囊?赔款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。
为了凑钱,宋钦宗下令连坊间妓女的钱财都一律没收。
而征召少女时,甚至连皇妃都被逼抵数。
为了苟活,官员们疯狂搜刮,汴梁城的女人们为了躲避被掳,竟用黑炭涂脸,伪装成男子。
吏部尚书王时雍和开封府尹徐秉哲不管容貌疾病,照样花银梳洗打扮送给金人,得名“金人外公”。
尽管如此,赔款依然凑不齐,城中百姓早已饥不择食,先是吃猫狗牲畜,后来扒树皮树叶,甚至上演“易子而食”的惨状,瘟疫肆虐,活似人间炼狱。
金人意识到不宜久留,尽管宋军羸弱,周围仍有勤王军逼近,武装起义也日益频繁。
于是金军带走徽、钦二帝及其后宫嫔妃、工匠、少女共计两万余人,扬长而去。
这便是史称“靖康之耻”的惨痛时刻。
---
金兵攻城掠地时,残暴不仁,掳掠无度。
而被掳的众人中,有一位女子尤为坚强,她正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。
金兵进攻时,蒋兴祖坚守阵地,誓死抵抗,最终战死沙场。
妻儿皆遭杀害,仅留女儿幸免。
或因姿色出众,金人未加残害,却将她押往中都(今北京)。
一路上,尽是战乱的残酷景象,废墟遍地,尸横遍野。
她深知自己的命运凄惨,营中妇女多被当作玩物,无法忍受侮辱的纷纷自尽。
她内心既悲又愤,既痛惜自身命运,又忧国如焚。
望着南飞归巢的大雁,感叹自己与同胞却被押北行,何其凄凉。
心中万般情绪涌上,不禁泪流满面。
途经雄州驿时,她无法压抑内心情感,愤然在石壁题词一首。
---
减字木兰花·题雄州驿
朝云横渡,辘辘车声如水逝。
白草黄沙,月照孤村三两家。
飞鸿过处,万结愁肠昼夜无。
渐近燕山,回首乡关归路难。
短短几句,尽诉心中沉痛。晨光初露,浓云滚滚遮蔽天空,囚车轮声淙淙流去,再无回转。
四周黄沙漫漫,荒草零落,月光惨淡,孤村冷寂,寥寥数屋似乎诉说着战争的残酷。
大雁高飞远去,而她的心中却波涛汹涌,无法平息。
燕山近在眼前,回望故乡,却如天涯海角。
国家倾覆,民不聊生,乡人怒骂昏庸朝廷,文人以诗词寄托哀愁。
连被掳的宋徽宗也常借诗词表达愁绪。
但这众多诗篇中,唯有这位十五岁少女的词作深刻动人。
缘由只有一个——“痛”。
---
她是这场浩劫的亲历者,她的词作痛彻心扉。
正如鲁迅笔下的痛,直击社会暗疮;如余华文字中令人窒息的痛苦,她的词直刺灵魂深处。
词中直白表达内心的绝望与哀愁,如利刃割心,让读者感同身受。
开篇写景,风云变幻,阴霾压顶,寓意国家动荡,国土被践踏的惨状。
辘辘车声象征着被掳之人数量众多,也表达了对未来无望的惆怅。
白草黄沙、荒村残屋,将塞外荒凉战争的残酷间接展现。
词的下片则倾吐深情,大雁尚能归乡,而她们却被押往异地,怎不令人痛心疾首?
全词情景交融,哀伤浓烈,令人感同身受。
可惜,这位千古才女却只留下这一篇传世之作,姓名却湮没无存。
后人仅能从《宋史·忠义传》中零星记载她的身世。
“靖康年间,金兵南侵,阳武县令蒋兴祖坚守阵地战死,妻子儿女俱亡,其女貌美被虏。”
清代韦居安在《梅磵诗话》中也有记述:“其女被掳,题词于雄州驿,作《减字木兰花》,乡人皆称其才色兼备。”
如此惊才绝艳的少女,十五岁便留下千古绝唱,若非战乱,她的未来不可限量。
但覆巢之下,岂有完卵?国家遭逢劫难,百姓怎能安宁?
遗憾的是,她只留下这唯一篇词,人们只能称她为“蒋兴祖之女”。
---
一年后,徽、钦二帝被押送金国,途中惨状更甚。
北宋公主赵福金,美貌绝伦,号称北宋第一美人。
金太祖之子完颜宗望指名要她,公主誓死不从。
可懦弱的宋徽宗竟亲自灌醉爱女河南配资网,送入完颜宗望营帐,后
发布于:天津市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